景观设计
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景观”涵义之解读
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景观”涵义之解读[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作为典型的景观资源,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以古典园林为例,按照历史时序分析各时期园林景观在生态、艺术、人文层三个逐渐丰富与深刻的涵义。[关键词]景观涵义生态层面艺术层面人文层面1.“景观”之概念景观即“Landscape”一词由来已久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Von.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引入到地理学中,并将其解释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特征”。随后,景观一词又被引用到更多其它学科并与之结合发展和促生了许多新的学科与专业,如景观生态学等,于是景观的涵义在丰富与深化的同时,也变得愈加的混沌、复杂而难以一言说清。《辞海》中收录景观一词并解释如下:“作为地理学名词。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统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1]2.“景观”之涵义解读景观的涵义绝不仅止一个简单的地理学名词,亦或是单纯抽象的“美景”概念。事实上,景观的涵义涉及到地理、生态、建筑、社会、文化、伦理、艺术、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人们思维意识中典型的景观资源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的融合。古典园林的发展从最初奴隶(商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周)社会满足功能意义的“囿、圃”,到封建社会末期美轮美奂的艺术瑰宝(明清),景观的涵义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因而本文将以我国古典园林为例,从生态、艺术、人文三个层面来解读景观之涵义。2.1生态层面—初期的“囿”与“圃”未经修饰的的自然之景作为“景观”的最初形态,表明了“landscape”原始的“地景”涵义。而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出现的“囿”与“圃”尽管是以满足功能目的活动场所,但其景观意义却在区别于“Landscape”的人为属性上迈进了一步。因此,“囿、圃”也被看做园林的最初形式。“囿”作为皇家园林的雏形,是用来圈养禽兽,栽植树木、果蔬,以供封建帝王狩猎和取乐的场所。文献记载如《说文》中:“囿,养禽兽也”;《周礼地官》中:“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2]。囿最初的营建目的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功能需要,即为帝王狩猎提供狩猎场所,并栽植果蔬以豢养禽兽。因此,囿多是借助于天然之势,规模庞大,范围宽广,内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面貌,景观上体现了一种近乎原始的视觉景象。但随着仅隶主在其中娱乐、游赏活动的展开,囿也发展了物质更能外的精神审美功能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即提供欣赏自然的娱乐、审美场所。到了秦汉时期,“囿”狩猎功能愈加减弱,而游审美功能则愈发彰显。“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秦汉时期“囿”改称为“苑”。上林苑便是我国这一时期最宏大的皇家禁苑,据《汉旧仪》所载:“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苑的营造在景观上则逐渐增加了很多人工内容的组成部分,开渠凿池,建造宫殿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园圃”作为私家园林的雏形,是用来种植树木和栽植蔬菜,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场地。“最初园圃供应宫廷的公营果园或菜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果蔬纳入市场交易,民间经营的园圃也相应的普遍起来,姓在住宅的房前屋后开辟园圃,既是经济活动,还兼有观赏的目的,而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的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园圃以园林雏形的性质。春秋战国之后,随着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被培育成供观赏的花卉,园圃原先单纯的经济功能也逐渐延伸出审美功能。”[2]因此,“园圃”与“囿”的发展过程相似,即逐渐超越最初单的纯物质功能,进而演化出审美功能。2.2艺术层面—魏晋南北朝的山水园林和唐宋的诗画园林2.2.1魏晋南北朝的山水园林东晋至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极为混乱的年代,然而这一时期的精神文化却大放异彩,极富魅力。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自由,艺术、文化蓬勃发展,促生了人们对美的自觉追求。园林景观正是表达社会主体心理追求的客观承载对象之一。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种淡泊雅致的生活状态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他们以寄情山水,以抒发胸臆,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情怀。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自然山水园林。然而这种自然山水园林去不是单纯机械的复制自然景观,而是一种以表达审美追求为目的的对景观的艺术创2.2.2唐宋的诗画园林唐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园林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也大为发展。唐宋在魏晋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基础上,将诗画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更多的介入到园林创作中,形成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极富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唐宋时期的文人画家使园林创作的热衷者,他们多自建园林并亲自参加造园活动,并将自己擅长的文学或绘画技巧运用于造园实践中,“所造之园多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画,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2.3人文层面—明清的江南私家园林明清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巅峰时期,此时江南私家园林正是在复杂的人文环境中所发展出的产物。明清时期造园技法和理论都已发展成熟,由于经济的富庶,园林景观也成为这些官僚阶层挥金打造,以相互攀比、炫耀的私人场所。然而碍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明清私家园林的建造与皇家园林相比是不能僭越的,所以这些园林在细部景观的处理上更加精益求精,不免有繁复之嫌。明清园林关注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因此善用“巧于因借”的技巧,造园时往往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2]。空间趣味也是造园时考虑的重点,园林内部空间极尽变化,时而曲径通幽,事儿豁然开朗,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以及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也是极为成功的。造园匠师们善于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厅、堂、亭、谢上的楹联常常是赏景的说明书。可见,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是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园林景观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层面。3.结语景观一词由来已久,其概念由最初单纯的地理学名词逐渐被许多其他学科和专业扩大和深化,这也是景观的涵义变得暧昧和混沌。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典型的景观资源为例,以历史发展时序为线索,阐述了景观在生态、艺术、人文层面下逐渐深化和丰富的涵义,同时也试图提供了一条分别以时间和层级次序为横纵坐标的解读景观涵义的分析思路。参考文献:[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安怀起.《中国园林史》[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3]林潇.《建立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的构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4]许文骏.《论东晋及南朝园林设计的自然主义风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 [5]臧公秀.《苏州园林的景观学分析—以拙政园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