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产名录
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一只游船向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边的樱花树下划来(2011年3月31日摄)。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 发
新华社巴黎6月24日电(记者舒适 应强)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保持了世界文化遗产连续9年申报成功的良好势头。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1处,位居世界第三。
这是2010年10月4日拍摄的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的断桥景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称,西湖成功申遗进一步丰富了世界遗产的类型和价值,为集合人类最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宝库增添了一份东方文化美的神韵。
童明康表示,中国将根据保护世界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的要求,针对西湖的文化景观类型及其综合属性,不断加大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与国际同行共同推动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6月23日,游客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内游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该景观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10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
新华社巴黎6月24日电(记者舒适 付杉杉)在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4日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当之无愧,整个申遗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童明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顺利地通过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同时也是第29处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在世界排名上稳居世界第三,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童明康认为,西湖申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西湖的申遗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因为申遗过程体现的是保护原则,杭州西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独到,把申遗过程当做保护过程,而且保护得非常成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是当之无愧的。
童明康说,西湖申遗还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整个申遗过程使当地居民和全国人民都受惠,同时又非常符合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他说,西湖的申遗和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西湖是杭州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西湖的申遗不仅没有使老百姓的生活受到限制,反而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使老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东西,从这点来讲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童明康说,西湖从2000年开始申遗,从2002年开始率先向游客免费开放,不仅对当地老百姓,而且还对全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免费开放,这在全世界像这样的地方都是不多的。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西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还湖于民”体现了对公众文化权利的尊重,更为杭州赢得了广泛赞誉。
童明康介绍说,西湖申遗成功,杭州当地政府作为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的主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杭州市从2002年起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和2008年起开展的西湖文化景观重点整治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西湖保护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西湖的保护状况。
童明康说,西湖申遗过程中,杭州市把一些工矿企业迁到了外面,整个城内发展的是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得西湖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全面持续和和谐发展,这一点杭州做得非常成功。
童明康说:“应该说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正确的,为西湖的申遗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杭州市老百姓也为西湖的申遗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预祝西湖在申遗成功之后更好地保护西湖的文化遗产,使得西湖能够更好地造福于当地人民。”
童明康表示,中国将根据保护世界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的要求,针对西湖的文化景观类型及其综合属性,不断加大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实施《世界遗产公约》,与国际同行共同推动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杭州6月25日电(记者方益波、段菁菁)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来自杭州市的消息称,申遗成功后的西湖将坚持“六个不”。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西湖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说,西湖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保护西湖始终是西湖的永恒主题。杭州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自觉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制定执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组织实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
据来自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消息,该市承诺,西湖申遗后,要坚持做到“六个不”:
一是“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今后,杭州将继续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坚持“免费开放西湖”不改变,使西湖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公园。
二是门票不涨价。对因文物保护需限制客流量的灵隐、岳庙、六和塔、虎跑等景点,承诺门票不涨价。
三是博物馆不收费。自2003年开始,杭州在全国率先对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益性场馆实行免费开放,并出台优惠政策,开展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今后杭州将继续坚持博物馆免费开放,并进一步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土地不出让。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杭州将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好土地资源,绝对不搞经营性出让,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设立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五是文物不破坏。今后,杭州将始终本着“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原则,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严格保护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不断完善保护体系,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修缮,积极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碎片,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六是公共资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方湖面、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个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今后,杭州将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新华社杭州6月25日电(记者 方益波)北宋诗人林和靖筑庐杭州西湖,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时不会想到,千载之后,他隐居20余年的孤山,他的墓地,后人纪念他的舞鹤赋刻石、放鹤亭,包括整个西湖以及湖边的亭台楼阁、暮鼓晨钟、岸芷汀兰、诗词歌赋,都成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从1999年开始,杭州多次向世界讲述这一泓碧水的故事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这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有中国最伟大诗人苏东坡、白居易的瑰丽诗篇,这里是中国人心中关于“美”最经典的符号。
12年申遗之路,在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时56分结出果实,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三面云山一面城。自唐朝起,西湖的美丽就为众多的作家和艺术家所称颂。自南宋起,著名的“西湖十景”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
“突出普遍的价值,英文简称为OUV,意思是存在的罕见文化和自然价值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申报和保护管理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发掘、解说、保护、监测、管理OUV的过程。”主持西湖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杭州要展现给世界的,就是西湖的OUV。
《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指出,自唐朝起,历代文学家和画家留下了无数颂扬西湖美景的诗篇和画卷。自南宋起,西湖十景就被认定为理想的经典景观,它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正如唐宋两代的文学家和学者所描绘的那样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西湖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理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不少地方以湖、堤造型,摹习西湖的“和谐之美”。西湖的核心要素仍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从杭州城望西湖,这座巨大的景观园林具有清晰的视觉边界,一直延伸至周围环山之脊。
杭州市西湖申遗小组认为,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西湖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是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观是最多的;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观是最美的。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西湖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说,西湖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它在10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自古以来,西湖保护和发展的历史,都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完美结合。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较著名的有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长期困扰着杭州的发展,影响着对西湖的保护。从2001年开始,杭州按照“申遗”目标,每年启动一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十年来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
西湖南线各大公园打通,形成了“十里环湖景观带”。龙井八景修复,慧因高丽寺重现,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得到保护,还有飞来峰石刻造像、天龙寺造像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雷峰塔遗址、龙井寺、于谦墓(祠)、俞曲园墓、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西湖自然和历史原貌逐步恢复。据统计,十年来共恢复、重建、修缮了西湖景区18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点。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称,力求做到无一景无来历,无一物无出处,无一题无依据。
据统计,十年西湖综保工程,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以及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58.5万平方米,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西湖的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西湖的年配水量达1.2亿立方米,湖水实现一月一换;西湖水透明度从以前的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整个西湖的湖面格局重现300年前明朝中叶时期的状况。
杭州还建立了西湖文化景观实时监测管理中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对景区的实时监控,并建立快速反应处理机制,使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每一寸地面、每一个时点都处在严密、有效的管理之下;建立西湖文化景观预警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制订遗产各组成要素的监测管理标准,开展全方位监测管理,建立预警机制。
“浓妆淡抹总相宜”、为历代中国人心驰神往的西湖美景,如今通过世界遗产名录的平台走入世界的视野。
西湖之美,属于人民。尽最大可能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是西湖保护工程以及“申遗”的重要目标。杭州在综保工程启动之初就提出,要“还湖于民”,还湖于游客。
西湖环湖公园经过整治、修复后全线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西湖美景成为人人能享受、人人能消费的公共产品。日暮晨昏,老年人在西湖边晨炼,年轻人在柳荫中谈情说爱,学生在长椅上读书,儿童在绿地上玩耍,无论贫富,无论什么身份,何种“阶层”,都能在自由自在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的魅力。
65岁的上城区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退休十年来,她没事儿就带上干粮和水,到西湖边消磨整整一天,和票友们唱越剧、唠家常,“感觉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幸福的了”。
西湖风景区各大公园增设了各类便民服务设施。综保工程共增加亲水平台30余处;新修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游览的林间小路和山径100余条计200余公里;增设完善了大量标识标牌和人性化的景点说明牌,新增园椅上千张,电话亭百余处。残疾人通道几乎覆盖了城市园林的每一个角落。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12年申遗路,景区原住民没有受到打扰和损失,炒茶传统和生活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各个村庄逐步发展成以龙井茶为特色的农家茶楼、农家餐饮、自助旅社等旅游休闲产业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在从事相关经营中快速致富。
王国平说,西湖不仅仅属于杭州,更不仅仅属于今天这一代人,我们只是受民族委托、受后人委托的历史遗产“保管人”,要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西湖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世界所知,为世界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