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leyu·乐鱼“景观”涵义之解读
leyu完美融合。本文通过以古典园林为例,按照历史时序分析各时期园林景观在生态、
景观即“Landscape”一词由来已久。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Von.Humboldt
征”。随后,景观一词又被引用到更多其它学科并与之结合发展和促生了许多新
的学科与专业,如景观生态学等,于是景观的涵义在丰富与深化的同时,也变得
愈加的混沌、复杂而难以一言说清。《辞海》中收录景观一词并解释如下:“作为
地理学名词。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
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统一的区域leyu·乐鱼,即自然
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外部特征的相似性
念。事实上,景观的涵义涉及到地理、生态、建筑、社会、文化、伦理、艺术、
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人们思维意识中典型的景观资源之一,
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的融合。古典园林的发展从最初奴隶(商、周)社会
满足功能意义的“囿、圃”,到封建社会末期美轮美奂的艺术瑰宝(明清),景观
的涵义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因而本文将以我国古典园林
未经修饰的的自然之景作为“景观”的最初形态,表明了“landscape”原始的
“地景”涵义。而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出现的“囿”与“圃”尽管是以满足功能目的活动
场所,但其景观意义却在区别于“Landscape”的人为属性上迈进了一步。因此,“囿、
王狩猎和取乐的场所。文献记载如《说文》中:“囿,养禽兽也”;《周礼地官》
中:“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2]。囿最初的营建目的是为了满足基本
的物质功能需要,即为帝王狩猎提供狩猎场所,并栽植果蔬以豢养禽兽。因此,
囿多是借助于天然之势,规模庞大,范围宽广,内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面貌,
景观上体现了一种近乎原始的视觉景象。但随着仅隶主在其中娱乐、游赏活动的
展开,囿也发展了物质更能外的精神审美功能,即提供欣赏自然的娱乐、审美场
所。到了秦汉时期,“囿”狩猎功能愈加减弱,而游审美功能则愈发彰显leyu·乐鱼。“古谓
之囿汉谓之苑”秦汉时期“囿”改称为“苑”。上林苑便是我国这一时期最宏大的皇
家禁苑,据《汉旧仪》所载:“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
之leyu·乐鱼。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苑的营造在景观上则
逐渐增加了很多人工内容的组成部分,开渠凿池,建造宫殿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
需要的场地。“最初园圃供应宫廷的公营果园或菜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城
市商品经济发展,果蔬纳入市场交易,民间经营的园圃也相应的普遍起来,老百
姓在住宅的房前屋后开辟园圃,既是经济活动,还兼有观赏的目的,而园圃内所
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的方向上发展,
从而赋予园圃以园林雏形的性质。春秋战国之后,随着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
培品种的多样化,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被培育成供观赏的花卉,园圃原先单纯的
经济功能也逐渐延伸出审美功能。”[2]因此,“园圃”与“囿”的发展过程相似,即
大放异彩,极富魅力。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自由,艺术、文化蓬勃发展,促生了
一。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种淡泊雅致的生活状态,他们以寄情山水,以
抒发胸臆,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中所表达的
情怀。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自然山水园林。然而这种自然山水园林去不
是单纯机械的复制自然景观,而是一种以表达审美追求为目的的对景观的艺术创
2.2.2唐宋的诗画园林唐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空前
繁荣的时代,园林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也大为发展。唐宋在魏晋时期的自然山
水园林的基础上,将诗画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更多的介入到园林创作中,形成效法
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极富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唐宋时期的文人画家
使园林创作的热衷者leyu·乐鱼,他们多自建园林并亲自参加造园活动,并将自己擅长的文
学或绘画技巧运用于造园实践中,“所造之园多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为主题,
文环境中所发展出的产物。明清时期造园技法和理论都已发展成熟,由于经济的
富庶,园林景观也成为这些官僚阶层挥金打造,以相互攀比、炫耀的私人场所。
然而碍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明清私家园林的建造与皇家园林相比是不能僭越
往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2]。空间趣味也是造园时考虑的
重点,园林内部空间极尽变化,时而曲径通幽,事儿豁然开朗,给人以“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以及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楹联、诗词、题
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
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也是极为成功的。造园匠师们善
于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厅、堂、亭、谢上的楹联常常是赏
景的说明书。可见,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是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
专业扩大和深化,这也是景观的涵义变得暧昧和混沌。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这一
典型的景观资源为例leyu·乐鱼,以历史发展时序为线索,阐述了景观在生态、艺术、人文
层面下逐渐深化和丰富的涵义,同时也试图提供了一条分别以时间和层级次序为
[3]林潇.《建立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的构想》[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4]许文骏.《论东晋及南朝园林设计的自然主义风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
[5]臧公秀.《苏州园林的景观学分析—以拙政园为例》[J]. 苏 州 大 学 学